业内人士提前解析公立医院改革"三大悬念"
实行医药分家,公立医院是否会将门诊药房剥离出去?部分公立医院转制成民营医院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?大医院中的部分医疗价格可以自主定价,医院会不会随意涨价?公立医院的改革一直被公认为是这次医改中最关键的部分,大家对其中的一些悬念颇为关心。对此,不少业内人士从4月7日发布的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(2009-2011年)》中看出“端倪”,并提前进行解析。
悬念一:医药分家的途径
门诊药房要从医院剥离?
实施方案指出,要在公立医院中推进医药分开,逐步取消药品加成,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。而参与过新医改的专家也透露,所谓的途径,可能选择把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,交由独立于医院之外的社会力量经营管理,与社会药房展开同等竞争。
“从目前的情况看,把药房从医院中剥离出去,短期内是不能实现的。”4月7日,在北京开会的青医附院苗志敏院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,现在国外有这种模式,医生开出处方,患者可以凭处方到药店购买所需要的药品。但是这种模式实行的基础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,目前我们还达不到这种程度。苗志敏告诉记者,国家提出医药分家,其实是要切断医与药之间的利益联系,而且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,医和药是相辅相成的。“其实取消药品加成,比如说零差率药,在国家投入能够让大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,我想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会赞成的。”
悬念二:医院改制的“公变民”
小型公立医院将会试点?
新医改中明确提出,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。“公立医院改成民营医院,岂不是改变了公益性,再说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?”这条政策一出台,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。
“我觉得大家首先有个概念的误区。”青医附院苗志敏院长曾作为专家被邀请参与新医改方案的讨论,他告诉记者,很多人认为,公立医院就是非营利性医院,而民营医院一定是营利性医院,其实医院的性质并不是由“公”或者是“民”决定的。国家之所以有这项改革措施,可能是考虑到要包下所有的公立医院,就现状而言有不小的困难,所以通过将部分公立医院转换成民营医院,增强竞争的机制。 记者在采访中,不少业内人士透露说,选择改制的公立医院应该是小范围的,而且主要是一些小型医院,通过资产盘活、吸引民营资本等方式增强竞争力。
悬念三:公立医院的自主定价
自主定价会不会随意涨价?
新医改提出公立医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,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,实行政府指导价,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。“要是放开了,医院会不会随意涨价?”不少市民感到不理解,更担心医院是否会实行,而导致新的看病贵。
对此,青医附院苗志敏院长却认为,这项政策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是可行的。苗志敏院长指出,大型医院应当承当起“双重责任”,一个就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,这部分的费用主要由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补偿,满足大部分老百姓的看病需求;还有一个则是要满足少部分人的需要,比如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,可能更希望自费享受更高级的医疗服务,那么这部分费用由医院自主定价,可以让需求不同的患者自主进行选择。
海慈医院吉中强院长则认为,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实行自主定价,但是大多不在一所医院中同时实行,可以让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定位,拉开层次让患者去选择。

如果您有其他疑惑,可以与在线医生即时沟通(点击下面的咨询按钮与医生即时沟通),为获得专家亲诊,保障诊疗效果,建议您预约就诊。
- 上一篇:新医改方案终出台 民营医院期盼配套细则
- 下一篇:民营医院为爱心担起社会责任